白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工作,将“放管服”改革纳入全市人社目标责任考核内容,多措并举、持续攻坚,着力解决“难点”“堵点”问题,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。
一是服务下移,有效激发基层活力。主动承接省人社厅下放的“劳务派遣经营、变更、延续、注销许可”行政许可事项;将“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立、分立、合并、变更及终止审批”、“工伤认定”下放至县区人社部门;“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设立”由行政许可改为备案;承接下放职称评审权限,成立白银市中小学教师、卫生、农业、工程4个系列副高级职称评审会,下放中级职称评审权到市级系列主管部门,初级职称全部由用人单位对德、能、勤、绩、廉全面考核认定职称。下放事业单位人才引进、聘用、绩效、选任等权限,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,在全省率先开展事业人员奖励工作,有效激发人才活力。取消市属国有企业职工流动备案环节。优化工资审批管理通过减环节、减材料,进一步解决重复审批、形式审批问题,缩短了办理时限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绩效工资“四下放”赋予了事业单位更大收入分配自主权,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。
二是简化流程,群众办事更省时。
以“八办”保障疫情期间人社服务,为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传播,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各项业务工作稳妥有序开展,白银市人社局在疫情防控期间推行网上办、电话办、预约办、邮寄办、延后办、特殊办、指导办、安全办“八办”服务,避免现场办理带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交叉感染风险,确保疫情期间服务“不断档”。
持续方便高校毕业生就业,简化高校毕业生回生源地手续办理程序,回原籍档案由毕业学校邮寄“直达”学生生源地县区人社部门,不再通过市人社部门“中转”。高校毕业生报到注册取消市级环节,毕业生可通过网络渠道直接注册,县区人社部门定期维护管理毕业生信息。高校毕业生等办理人事代理业务,扩大了办理范围,可自行选择办理地点。
大力推进“人社服务快办行动”,以“持续推进清减压、人社服务更快办”为总要求,人社服务实行“打包办”“提速办”“简便办”,推动材料齐全一次受理、关联事项一次办理、更多事项网上办理。“打包办”:将人社服务事项中的72个事项,分类打包成“企业招用员工”等10个企业和群众眼里的“一件事”,实行统一受理打包事项,各配合科室单位逐项分步办理。“提速办”:分两批对正常退休(职)申请等50个高频事项实现了“提速办”,最高提速100%。“简便办”:严格落实已取消证明事项材科的要求,按照“六个一律取消”的要求,进一步梳理证明事项材料,不断推进“能减尽减”。
持续精简办事材料,围绕直接面向群众和企业、依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,积极开展告知承诺制。养老保险、工伤保险等业务涉及的“死亡证明”“火化证明”“营业执照”等证明材料,群众可通过承诺办理相关事项。全面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所需证明事项,落实人社部决定取消的73项由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材料,完全执行人社部取消后办理方式。开展证明事项清理,减少证明事项40项。
三是提升质量,办事环境持续优化。
积极打造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,推行“前台统一受理、后台分类审批、窗口统一出件”的政务服务模式,实现了前台窗口与后台支持的有效对接。积极衔接税务、银行部门入驻社保经办大厅,真正实现参保登记、待遇支付等业务“一窗受理、一站办结”“只进一扇门”的服务模式。
推进人社政务服务“好差评”,制定了白银市人社局《开展人社政务服务“好差评”工作实施方案》,在服务大厅、12333服务热线等窗口单位和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科室单位,力争实现人社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、评价对象全覆盖、服务渠道全覆盖。“好差评”制度主要围绕减时间、减材料、减环节、减成本、减跑次,以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为评价标尺开展评价。为服务大厅办事窗口购置“好差评”系统评价器18台。
不来即享覆盖面持续扩大,充分利用“足球彩票app下载人社网上办事大厅”等平台,加快推进业务申请“不来即享”。截至目前,全市高校毕业生报道、职称评审申报、职称证书发放、养老保险认证、事业单位招聘、“三支一扶”基层服务项目考试报名、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、失业保险待遇申领等一批人社服务事项实现“不来即享”。
加快推进“一网通办”,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“全业务上网”,办事指南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上公开,政务服务网申请事项、咨询事项办结率、及时率达到100%。通过政务服务网展示全市人社领域“省内联办”“跨省通办”事项,已对接市行政审批中心完成事项链接的互联互通等前期工作,到2021年底,30项人社服务事项可通过网上异地办理。